學習目標
生活與社會科及公民、經濟與社會科預期學生透過本科的學習,學生能夠:
- 加深對自身、社會、國家、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;
- 對不同情境中(例如文化、社會、經濟、政治及科技)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;
- 成為獨立思考者,能夠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轉變情況而建構知識
-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,包括明辨性思維能力、創造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;
- 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文化和觀點,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;
-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,使他們成為對社會、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負責任的公民。
理念及發展方向
本學習領域分為六個學習範疇,包括:
一、個人與群性發展;
二、時間、延續與 轉變;
三、文化與承傳;
四、地方與環境;
五、資源與經濟活動,以及
六、社會 體系與公民精神。
這六個範疇也代表本學習領域的不同探究角度。它幫助學生從 群體和個人的角度了解人(範疇一及六)與時間(範疇二)、空間與環境(範疇 四)、精神與物質世界(範疇三及五)的關係。
本校教學策略
本科會以互動學習為主,並配合適量的課後活動,讓學生能全面地吸收及應用課堂所教學
學校活動
- 參觀九龍清真寺:了解到伊斯蘭文化,明白香港的文化多元性,建立和而不同的價值觀
- 參觀沙頭角邊界:讓學生親身到歷史的現場,認識到香港歷史的發展
- 探訪老人:讓學生深入認識到香港社會「老齡化」現象,並藉此建立「關愛」、「尊重」及「敬老」等價值觀,讓學生發揚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的中國傳統守望相助美德
- 「逃出監獄」活動:與懲教署合作舉辦「逃出系列」活動,讓學生透過活動明白守法的重要性,並親身認識到監獄的生活環境,建立學生知法守法的價值觀
- 「同根同心」交流計劃:學生到訪梅州,認識客家文化,從而了解到中國是個多民族的社會,並在互相包容及互相欣賞的態度之下,能各族和睦相處,彼此一同建立多元的社會,從而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